当前位置:聚智咖>习题库>

(三)文学类文本阅读(14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7~9题。(14分)清 名   梁晓声倘非子诚之缘故,我断不...

聚智咖 人气:7.45K

问题详情:

(三)文学类文本阅读(14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7~9题。(14分)清 名   梁晓声倘非子诚之缘故,我断不...

(三)文学类文本阅读(14分)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7~9题。(14分)

清  名    梁晓声

倘非子诚之缘故,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。

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,今年清明后,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。斯时茶村,远近山廓,美仑多姿。树、竹、茶垅,浑然而不失层次,绿如滴翠。

翌日傍晚,我见到了徐阿婆。

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。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,络绎不绝。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。我见那老妪,近一米七的个子,腰板挺直,满头白发,不矜而庄。

老妪离去,我问子诚她的岁数。

“八十三了。”

“八十三还采茶!”

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,钦佩之。

子诚告诉我——解放前,老人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。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,每年清明前,换长衫游走各村,按黄历记载预告节气与所谓吉凶日,以唱代说,出口成章。人们开心之余,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一碗小米。不久农村开展“破除迷信”运动,丈夫进了学习班。她一急之下,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,买了两袋小米,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。乡亲们过意不去,说她太过认真。她却说——我丈夫是“学知人”,我是“学知人”的妻子。对我们,清名最重要。理解我的,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……

我问:“现在她家状况如何?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?”

子诚说:“阿婆得子晚,六十几岁时,儿子病故,媳妇带着孙子改嫁。从那以后,她一直一个人过活。”

“这么大岁数,可怎么活呢?”

“县里有政策,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,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……”

我不禁感慨:“多好的举措……”

“办法是很好,但阿婆的命太不好,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,明面是爱民的典范,背地里*受贿,五毒俱全,三年前被判了重刑……

“阿婆知道后,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,一下子病倒了。病好后,开始*家采茶,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。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,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……”

“啊!”我一时失语。

“今年初,老人家查出患了癌症。不过,她装作不知道,仍然省吃俭用采茶。”

听了子诚的诉说,我沉吟良久。那天晚上,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,有人愿意替她“退还”尚未“还”清的一千多元钱。

第二天,还是傍晚时,我站在村道旁,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。才一两分钟,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。老人背着竹篓,尽量,不,是竭力挺直身板,从我眼前默默走过。

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,嗫嚅道:

“她说,谢了。还说,人的一生,好比流水。可以干,不可以浊……”

我不禁再次失语,竟至于,羞愧极了。

以后几日的傍晚,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,背着编补过的竹篓,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。然而其步态,毕竟那么蹒跚,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,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。那八十三岁的,身患癌症的,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,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……

似乎,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:清名、清名……

不久前,子诚打来电话,告诉我徐阿婆死了。

“听家里人说,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……老人家认真到极点,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*员……现在,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……”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“还”这个字,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,无疑已构*格的侮辱。

清名、清名……

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,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,唯恐沾上了它!

我之羞愧,因亦如此…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选自作者同题文章,有删改)

7.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*的分析和鉴赏,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(    )

A.作者把故事放在清明后展开,因为此时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,既为塑造人物提供清丽背景,又为下文多次见到了解徐阿婆做铺垫。

B. 文章在塑造徐阿婆人物形象时,用到了多种刻画手法:如语言、动作等正面描写,学生子诚的转述和次要人物的衬托等侧面描写。

C.“我”和子诚都曾说过“还”字,因为我们当时认为这钱本不应该还,于是决定替徐阿婆还钱,而这么做恰是对徐阿婆人格的侮辱。

D.“我”是一个善良正直的、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,从主动提出帮还剩下的钱,同时面对徐阿婆的做法多次感到羞愧可以看出。

8.徐阿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。(5分)

9.有人建议把“不久前,子诚打来电话……”一直到结尾直接删掉,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。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?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。(6分)

【回答】

7.(3分)C(这么做不是对阿婆的侮辱,从下文“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,无疑已构*格的侮辱”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所提及的“还”字本身似乎带有合理*,这是对本来不用退还助济款来维护“清名”名节的阿婆的侮辱。)

8.(5分)徐阿婆是一个生活贫困且身患重病但是执着追求并坚守着“清明”这一高尚情*的农村普通妇女形象。(2分)

①徐阿婆年过八旬且孑然一身,但还有每天挣五六元的*苦钱;(1分)

②早年为丈夫还小米帐,后又给自己还副县长的救济款;(1分)

③拒绝“我”提出的善意帮助,并临死前还清助济。(1分)

9.(6分)不赞同:

①从情节设计上说,此部分写徐阿婆在去世前还清钱款,其做法善始善终,使情节更具有完整*;

②从人物塑造上说,此部分写徐阿婆的坚持认真是对其执着坚持“清白”品质的强化,使得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;

③从主题揭示上说:此部分不仅是对徐阿婆关于“清白”坚守的歌颂,同时是对当下人们(包括“我”)对“清白”品质抛弃的深刻反省,使主题向更深一层升华。

赞同:

①从情节设计上说,到此为止是“我”在清明时节所见徐阿婆的结束,结尾留有余味,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。

②从人物塑造上说,到此为止写徐阿婆与“朝圣者”和“独行侠”类比,完*物形象塑造的新高度。

③从主题揭示上说:使文章主题紧紧围绕对徐阿婆关于“清白”坚守的歌颂,更深刻集中。

(从三个方面入手,言之成理即可。每点2分,共6分。)

知识点: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

题型:语言表达

热门文章
最近更新
猜你喜欢